亞洲家具聯(lián)合會會長,北京林業(yè)大學教授
國內一大批設計師甚至學者,對意大利的家具設計極盡推崇。我認為他們是陷入一個誤區(qū)。我始終認為,意大利僅僅是在二戰(zhàn)后到七十年代這三十年之中獨領風騷,而不是現(xiàn)在。先看看他們成功的三十年。
二戰(zhàn)后,歐美的物資匱乏(亞洲在二戰(zhàn)前老早就匱乏了),因此對家具的需求是有的用就好。設計師順應這種物質條件,提出了少就是多(Less is more)的簡約主義。這也就是如今我們的所謂國際式風格。
設計風格定調了(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設計思潮,物質決定意識形態(tài)),到哪里去生產呢?
二戰(zhàn)后的亞洲還沒有多少工業(yè),雖然工資、經營成本很低。那時的南歐,比如意大利的生活水平是歐洲國家中最低、工資最便宜的。因此自然而然地家具業(yè)在意大利就發(fā)展了起來,保持了許多年的世界第一的地位。
由于家具業(yè)發(fā)展起來了,家具設計專業(yè)也就隨之而興盛。因此在七十年代之前,意大利的家具業(yè)盛極一時。
但隨著亞洲工業(yè)的興起,先是日本,下來是南韓、臺灣,最后到中國大陸。在家具生產方面,意大利已遠遠地被拋到了后頭。去年的出口只相當于中國的五分之一,而且還在年年退卻。
設計方面呢?隨著世界經濟的發(fā)展,到七十年代,物資已十分豐富了。因此人們已不滿足于:“有的用就好”的狀況了。簡約主義面臨挑戰(zhàn),人們開始認為“少就是單調” (Less is bore)。各國,尤其是發(fā)達國家,在設計方面都要求個性化,都要求回歸本民族的傳統(tǒng)。
設計思潮轉向了,開始了所謂的后現(xiàn)代主義。因此,國際式風格的市場縮小了,縮小到但求“有的用就好”的那批人的市場,比如年輕人、低收入階層。就因為這樣,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生產者有了進入市場的機會,從低要求開始,進入容易,終于鋪天蓋地涌向全球,把意大利等老供應商給擠了,因為在同一市場中他們太貴了。而這種設計誰都能做,注重功能而設計要素少。
這種趨勢意大利人是清楚的,因此他們不敢讓中國人參加米蘭展。中國人去了,他們準被擠掉。然而許多中國人對這種趨勢卻不清楚,還在膜拜。
注:本文由《深圳家具》原創(chuàng)首發(fā),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,違者必究,謝謝合作!